4月25日,应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李镇清研究员为bat365官网师生作了题为《个体差异和生境异质性对物种共存的影响》的科普学术报告,相关专业师生50余人参加了报告。
李镇清研究员首先介绍了个体差异和生境异质性在决定物种间竞争结果方面的重要性,并认为这是形成物种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然后将具有个体差异的Beverton-Holt非空间竞争模型拓展到具有空间结构的异质景观上,以探索物种共存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具有个体差异的群落中,个体差异和生境异质性的相互作用促进物种共存,在扩散率较低时尤为明显。而在具有空间结构的异质景观中,斑块质量差异和(或)空间生境自相关的增加,减少了物种间竞争能力的差异,从而允许物种在局域和区域共存。最后介绍了该理论研究为个体差异和生境异质性促进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提供了一个机制解释。而此前的非空间模型预测个体差异会增强竞争等级,并因此加速物种排斥。这可能会低估物种之间共存的可能性,进而低估现实空间异质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
报告结束后,李镇清研究员就与会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作了解答,并与学院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李镇清,博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统计学”首席教授)。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会数学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植物生态学报”、“生物数学学报”、“草业学报”和“草业科学”编委,科学出版社《生物数学丛书》编委。主要从事理论生态学,生物数学、生态学模型与模拟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项目。围绕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等生态学前沿方向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种间相互作用、空间格局形成及其对物种共存、种群/群落动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影响等生态学前沿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性的成果。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Ecological Modelling”、“Ecography” “Nonlinear Analysis: Real World”、“Nonlinear Dynamic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多篇。